驻守永平的正白、镶红、正蓝三旗兵马,各旗都派出了精兵也就是甲兵一千,由三位贝勒统领。

  其中身份最为贵重的是努尔哈赤的七子阿巴泰,其次是努尔哈赤的侄儿,黄台吉的坚定拥趸济尔哈朗,还有代善的三子萨哈廉。

  阿巴泰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,另一个时空里对他常见的评价是有勇无谋。

  他一生战功卓著,但却始终在不断的犯些小错误,使得不论努尔哈赤也好,黄台吉也好,一直都没有对他进行严厉的打击。

  他差不多十四五岁开始就跟随努尔哈赤出征,努尔哈赤的十七个儿子里面,能打没有几个。

  长子褚英算是其中打仗最厉害的,但因为太出挑被一众弟弟们不断构陷,以至于早早就落得个圈禁致死的结局。

  次子代善文武皆不出彩,但也正因为这样,虽然还是被不断攻讦,但死了长子的努尔哈赤显然不愿意次子也落得长子一般的下场,因此对代善一直很是宽容。

  三子、四子皆是偏房所生,加上自身的才具也很一般,也就享受着汉王儿子的身份没什么作为。

  倒是五子莽古尔泰,母亲是努尔哈赤的继妃,依然是正妻,加上他在领兵作战方面颇具天赋,人虽然是跋扈了些,但因为母家地位的加持,加上自身战功不断,早早就获封贝勒。

  封建以及奴隶社会里面,出身是个至关重要的东西,不仅父族要显赫,母族也不能差。

  阿巴泰的母亲出身低微,而且一向也不得努尔哈赤宠爱,因此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,虽然他战功显赫,但他一直都没有获封贝勒。

  直到黄台吉上台后,为了笼络人心,才把他的七哥阿巴泰封做了贝勒。

  但阿巴泰不敢在努尔哈赤面前炸刺,对于继任大汗的弟弟黄台吉却表现的有些不够尊重。

  他虽然战功赫赫,亦是黄台吉的哥哥,但既不是八大臣,也不在十六议政之列,黄台吉上台后搞的八旗主、八固山共同议政制里面没有阿巴泰的份。

  因此他常常耍些小脾气,比如拒绝参加高层聚会,理由是在子侄面前地位太低,抬不起头来。

  也确实,象杜度、岳托、萨哈廉之流都是他的侄儿,连济尔哈朗、阿济格、多尔衮、多铎也比他小好多岁。

  黄台吉继位的这两年来,阿巴泰就不停耍小脾气,以至于两次被处罚,甚至十六议政会议上有人提议剥夺他的一切爵位贬为庶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