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来皇帝也已经给他铺好了台阶下,“议饷”嘛!大明到处都是闹饷的兵丁,可袁大人就是不愿意扯那些虚的,结果把皇帝和自己都逼到死角。

  皇帝当着百官的面要你回答问题,结果你用沉默来抵抗?拿下,解任听勘!

  前一刻还是大明京畿蓟辽“总司令”的袁督师,顷刻之间就成了阶下囚。

  袁大人被下狱听勘,退了朝的祖总兵吓坏了,祖家原本就是辽东土著,何尝不知道跟建奴野战的下场?

  以前的李家在辽东何等嚣张,张可最终在一次又一次的野战中被消耗殆尽。

  辽镇军将们都是爱戴袁督师的,没有其他原因,除非必须,袁督师不会逼着他们去和后金野战。

  大家都缩在城池里面,除非后金来打,不然绝不派兵出城和敌人消耗,黄台吉两次进攻宁锦。

  大家先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城里防守,等后金攻打不下,失了锐气的时候这才出去打上一下。

  就是因为这样的策略,赵率教、祖大寿短短两年时间里军功不断,一路升上了总兵不说,还得了猛将、敢战的名头,但其实怎么样祖总兵心里哪能不知道呢?

  袁大人下狱,那么接下来辽镇兵马显然就要被推上对抗后金的最前线,一想到这个,祖大寿带着山海关的兵马就一路逃了回去。

  大明京师一地鸡毛,夏国联盟也忙成了一片,之前因为没有准备插手大明事务,现在突然要北上杀建奴,朱樉的命令九月底发出,台碑在在十一月中旬才收到。

  部队倒是随时都可以出发,但后勤给养怎么组织、运输才是大问题。

  因为气候严寒,淮河以北的河海都封冻了,水运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,运河虽然封冻,但钟斌在沿岸的布置可以利用。

  可这次去北直隶,过了天津的地界部队就没有可以补充给养的地方了,虽然打着入京勤王的旗号,但大明那个客兵制度可是会要人命的。

  这时候能发挥作用的就是商盟了,可北直隶地方除了天津,其余地方的布置还没有展开,兵马未动粮草先行,没有布置好后勤补给,去了北直隶也是白搭。

  根据朱樉的判断,等到自己调拨的部队汇集到了扬州、镇江,就算急行军去到京师估计也赶不上“京师保卫战”,何况他还根本就不想去保卫京师,因为他知道建奴根本不会攻城。

  那么夏国军过去主要就是进行追击战,要说夏国军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