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人太生猛了。

  两个人就敢冲锋陷阵,将百人清军杀的望风而逃,有一半人直接投降了。

  就问还有谁?

  早知道,不必来这么多人了,派他俩来,是不是就拿下炮台了?

  三座炮台,双喜和王隆两人拿下了两座,简直骇人听闻。

  同时,也让一群起义者,彻底看清了大清的虚实。

  原来是纸老虎,一扯就烂糊。

  李佑卿起了招揽心思。

  其实清军不堪一击,起义军同样是乌合之众,鱼龙混杂。

  靠利益许诺聚集的一群理想主义者,能指望他们推心置腹?

  一个个暗怀鬼胎。

  李佑卿先是面色温和的问:“二位怎么称呼?”

  双喜见他前倨后恭,淡淡道:“俺姓张。”

  多一个字都不说。

  李佑卿脸上闪过尴尬和恼怒。

  王隆赶忙接上:“俺姓王。”

  李佑卿后槽牙咬的咯咯作响。

  马勒戈壁的,姓张姓王的多了去了。

  李佑卿拂袖而走。

  王隆:“什么他妈的东西,见咱们能打,就巴巴的想要招揽,他特么能付得起工钱么?”

  鹿岗镇人很骄傲,即便那里不是全国的枢纽,也不是港口,甚至都算不上农业发达地区。

  但就是骄傲。

  经常有洋人去鹿岗镇,鹿岗镇百姓都拿鼻孔看他们,洋人算个几把。

  不服就削你。

  来了外面,也是一样。

  当起义军占领了三座炮台后,周边的散兵游勇和百姓纷纷来投,起义军的规模快速涨到了500多人。

  镇南关总都督黄明堂是极开心的。

  其余人都倍感振奋。

  只有双喜和王隆见了直摇头:“好家伙,越来越杂了,必败。”

  人多了,武器弹药跟不上,未经训练,甚至还有人拎着锄头和斧子,拿这些来造反。

 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明末的时候,李自成的动辄几十万大军,能瞬间被几千人正规军瓦解。

  当孙公武听说起义军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夺下了三座炮台后,兴奋的快要跳起来。

  造反那么多次,这次无疑是最成功的。

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