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夏文圣》 第二百零六章:知圣,方知圣路难!大夏征税,江中郡纳粮税!【求保底月票】(1/17)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
  ,大夏文圣

  大夏京都。

  随着一道钟声响起,惊动一切。

  钟声来自文宫。

  京都上下都知道,自获天地赐福后,顾锦年便潜入文宫内悟道。

  所有人都在期待,期待顾锦年悟道成功。

  一但成功的话,顾锦年极有可能踏入半圣境,而后借助大道成圣图,可在短暂时间内,成为近几百年来,第一位儒道圣人。

  虽不是天命圣人,但圣人二字,已经是超乎常人所能想之事了。

  如今文钟响起声音,自然引起一些注意。

  文宫内。

  顾锦年盘坐大殿。

  白玉碉楼细腻,宫殿内有两个盘龙金桂树,一个个蒲团落在地上,这是讲道之地。

  而今。

  顾锦年在此悟道。

  这几天来,顾锦年都在思考七个字。

  知行合一,致良知。

  这是王阳明的心学,也是顾锦年最崇敬的一位存在。

  王阳明在前世,称为半个圣人,之所以是半个圣人,不是因为不够格,而是时间问题。

  只需要再给一定的时间,王阳明必可成为圣人。

  心学的影响,其他不说,前世有一个国家,依靠王阳明心学完成改革,从而跨越提升。

  所谓一生俯首拜阳明,这就是诸多人的观点。

  知行合一,顾锦年自然懂得皮毛。

  而今他以心学为主,去印证自己过往所做的每一件事情。

  知行合一,最大的问题便是,是先知还是先行?

  以及如何合一。

  知道了,才去做。

  可不做又如何知道?

  若做了,万一是错?

  这又怎么办?

  毕竟最后三个字也很重要,致良知。

  阳明先生的意思,是希望心学之人,都能去做善事,而并非是说,我知道了某一件事情,我就要去做,无论对错。

  致良知是最关键的地方,前者则是一种检验。

  “无善无恶心之体。”

  “有善有恶意之动。”

  “知善知恶是良知。”

  “为善去恶是格物。”

  文宫内。

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