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连串的问候,就像是拜年似得,胡毋敬抓着栏杆,眼巴巴的看着冯劫:“右相,典客,你们怎么也进来了,国尉呢,他怎么没进来,这里吃的好,喝的好,睡的好,还不用处理国事,章邯,索性你也将国尉弄来,让一群老臣在天牢颐养天年的了。”

章邯嘴角一翘,想笑却不敢笑出声来。

庙堂之上,从太子没及时接驾开始,已经演变成了太子结党大案发展了。

结党营私,图谋不轨,肯定是比耽搁了接驾严重,而三公九卿的入狱,直接连累了他们麾下的大臣,敢于为太子直言的官员越来越少。

就连那群嚣张跋扈的将军,也紧闭尊口,倒不是不敢,而是已经得到了国尉尉聊的军令,暂时避开锋芒,以免被王绾赵高诬陷为太子党,抓捕入狱,保存实力,以图后计。

而尉聊在将军心中的威望,不亚于王翦蒙武,他既然这样说了,即便是心中不甘,这群将军也选择了隐忍。

而王绾就像是一只勤奋的蛀虫,不断的将太子这颗大树的根系咬断,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,准备上书易立太子了。

而这段时间,嬴政却严令百官对科举取士拿出一个章程来。

面对此事,文武百官却一致的反对。

武将的反对原因很简单,一旦科考取士,武将就失去了出将入相的机会,朝中大权就会被文人掌控。

对他们的意见,皇帝直接无视,接连下旨,让王绾拿出一个具体的章程。

皇帝对易储之事置若罔闻,却一味的要求拿出统一意见,王绾又不傻,自然明白皇帝要的统一意见,并不是百官的意见,而是百官和皇帝的意见统一,你就是答应科考取士。

但是同意科考取士,得罪的却是秦人官吏,将所有不属于老秦的官吏一扫而空的计划也会因此搁浅。

王绾一面和皇帝虚与委蛇,一面督促下属官吏不断的上书,请求易储。

而皇帝也同意了百官的请求,被指正为太子一党的官吏,不断的被逮捕入狱,廷尉府大牢已经有了牢室不够的趋势。

倾向于太子的下级官员,因为领军人物都被下入天牢,群龙无首,散沙一片。

不管是维护太子,还是反对科考取士,都没办法形成一股让皇帝不敢忽视的力量,等同意暂时退出了庙堂。

而反对之声最强烈的,就是以王绾为首的一群博士,御使们。

朝中百官在皇帝不断逮捕的情况下,逐渐的清晰,扶苏党,胡亥党一目了然。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