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弘治皇帝的直觉而言,方继藩的话有道理。

  难道当真是因为自己将太子当做是孩子,没有给他独当一面的机会?

  还有这西山院,此番中了十三个举人,势必震动天下,太子任院院长,这本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。

  历朝历代的太子,处境都是极尴尬的,他们一方面是储君,另一方面又被宫中所忌惮。

  可在弘治朝,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,恰恰相反,弘治皇帝嫌就嫌太子的声望不够足,嫌太子在将来镇不住满朝文武。

  方继藩将错就错,这等于是将这西山院巨大的声望也加了一部分在太子的身上了。

  大明王朝,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,西山院的这些读人,难道就不是士大夫?

  他们尚且称呼太子为大宗师,那么,也足见太子对于士大夫的重视。

  这真真是百利而无一害,这圣旨,居然阴差阳错的弄对了。

  可是

  弘治皇帝依旧还紧绷着脸,他看着方继藩,虽是这样的说法很好很令人心动,可太子拿着萝卜私刻玉玺,假传圣旨,自认院长和总兵官,这口气咽不下啊。

  于是,暖阁里沉默了起来。

  越是静默,越是令人感受到越加大的压迫感,朱厚照不禁瑟瑟发抖起来,他觉得很不对劲。

  老方说的有道理啊,父皇肯定会听从他的建言的。可是越是听从,自己的死期可能就要到了。

  这里头的意思嘛父皇虽然觉得有道理,可他总要有个台阶下吧,难道就因为有道理,就鼓励私刻玉玺的事吗?

  显然,这是不可能的,肯定要先给他来一个教训,然后才从善如流,表示对方继藩建言的十分认可。

  朱厚照虽然做事不计较后果,可刀子架在了自己脖子上时,求生欲却还是很强的!

  他立即啪嗒啪嗒的落泪,哽咽着道:“父皇,方继藩说的对,儿臣儿臣只是一心一意想为父皇分忧,儿臣也想独当一面,做点力所能及的事,只是儿臣知道父皇心疼儿臣,所以总是处处担忧儿臣,庇护着儿臣,可儿臣已经长大了,愿为父皇分忧,这才铤而走险,做下这些大逆不道的事,父皇若是要惩罚,便狠狠惩罚儿臣吧,儿臣便是被打死,也心甘情愿。”

  这一次,简直是受了方继藩莫大的启发。

  原来是非黑白,这样说都可以。

  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