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周坦之的心,本是听着七上八下。

  他哪里想到,这方继藩,一向是以拳头服人,今日居然讲道理了。

  偏偏这个道理……在他看来极是荒谬,却又有着极大的煽动力。

  最后,方继藩朝他咧嘴,一句对吗?却令周坦之顿时成了众矢之的。

  他竟有些慌乱。

  在方继藩背后,可是有热销百万的读者,而这些读者,才是真正的民哪。

  何况,看着方继藩龇牙咧嘴的样子,本就让他潜意识的感到胆怯。

  他努力的稳住心神,才期期艾艾的反驳道:“历朝历代,就是如此的,齐国公之言,实属异类。”

  方继藩厉声道:“历朝历代都是如此,所以才有一句诗,叫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!所以盛世和乱世,最凄惨的依旧是百姓。所以孔孟的主张,无法实现。所以这王朝社稷,三百年必有兴替。所以有开明之主,就势必有亡国之君。那么敢问周坦之,我大明也要历来就如此吗?我大明便也随那历朝历代一般,一时兴盛,随即灰飞烟灭,可见……从前你们这些读书人,历来就错了,既然错了,却不以史为镜,不去改过自新,不去想一想,自己错在何处,却以历来为此作为反驳,这是何其可耻的事,你这狗一样的东西,吃用都来自于民脂民膏,受皇帝的恩赐,不思考这个问题,还敢在此狡辩?”

  周坦之……没想到方继藩居然将天下兴亡的责任,都扣在了他的头上。

  卧槽……

  姓方的,你……

  这顶高帽子太高了……

  群臣此刻,只能为周坦之默哀。

  显然,没有人愿意代替周坦之作为箭靶子。

  何况,现在方继藩咄咄逼人,步步紧逼,群臣之中,新学生员有不少人已摩拳擦掌,他们仿佛一下子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

  所谓的新学,为何要称之为新,这是因为要和旧的学问告别,因为旧的学问已经腐朽了,所以……新学的本质,就是重新去思考,重新取审视数千年的王朝更替,诠释新的仁义。

  这才是真正的使命。

  诚如恩师或是师公,身体力行,修这明颂一般,心里怀着大仁、大义,从而不惜将自己的水平,降到目不识丁的百姓一样的水平,修出如明颂这般的书。

  读书人,不应当如此吗?

  周坦之抿着唇,听得面红耳赤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