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于一两,五钱,一钱的银票。

  也大抵都是如此。

  这一张张的纸票,有汉诗,有辞赋,有大明皇帝的宝相……什么都有,就唯独,和真腊国,没有丝毫的关系。

  货币,是最基础的工具,每一个人都需要它,每一个人,都可以为它而铤而走险,军民的一切活动,都与它分不开关系。

  此等密切的关系,人人手里都有,只是或多或少罢了。

  那么想想看,岂不是每一个人,都需随时看到大明皇帝,甚至还有大明齐国公的模样?

  更深入的去想,这背面的文字,岂不是人们随时携带的课本,里头的每一个文字,久而久之,都会有熟悉感。

  甚至有人自然而然的会去了解,上头这一个个方块的文字,是什么意思。

  长此以往……会变成什么呢?

  若在真腊,人人都会念百家姓,会有三字经,有了这个基础,再加上那些新学的儒生们,散落在真腊国各个角落,十年,二十年,五十年,百年之后,还会有真腊吗?

  真腊国王的眼底,埋藏着恐惧。

  可是他却发现,自己竟是无计可施。

  自己还能做什么呢?

  看着和四洋商行和西山钱庄走的越来越近的五大臣,还有那些惶恐不安的禁卫。

  真腊国王很清楚,自己唯一能做的,就是闭嘴,亦或者……笑!

  一切都完了。

  从真腊王宫离开。

  刘文善和刘瑾满意的坐上了马车。

  刘文善坐在车里,面上出奇的冷静,他眼眸一张,徐徐道:“刘瑾啊。”

  “啊……”刘瑾抬头,看着自己的爹。

  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爹,这个大儒的骨子里,原来还藏着一柄剑,杀人不见血,令人生畏。

  刘文善看向刘瑾,继续徐徐道:“既已经布置妥当了,接下来,就要让真腊国安定下来,西山钱庄,需立即收购旧币,当然,是以现在的价码收购,也要立即推出新币,除此之外,在真腊……的西山钱庄里,需要有足够的储备金,要应对可能发生的挤兑,有了信用,包括了真腊国王,甚至是这真腊无数王公大臣,以及商贾和军民百姓,他们一旦接受了大明宝钞,那么……再借助四洋商行,大明再真腊,也就算是站稳脚跟了。这……也是向各国传递信号,告诉他们,他们国中的问题,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