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个老叟,被人请上了御车。

  郑清等人不敢上去,是几个宦官搀扶上去的。

  紧接着,他们享受着大明最崇高的待遇,乘车而去。

  弘治皇帝没车了。

  可是他面上却带着笑容,看着沿途的人海,看着一个个朴实的面容。

  他背着手,步行。

  宦官们给天子撑着华盖。

  百官拥簇,禁卫们呼啦啦的亦步亦趋。

  朱厚照和方继藩两个人绷着脸,他们二人有些疲惫。

  为了筹备这一场盛会,他们忙前忙后,太疲惫了。

  弘治皇帝开始神游。

  他想到了自己的列祖列宗。

  想到了后世的子孙。

  他甚至想到,这些日子,先是封禅,接着,却遭遇了今日的事,想来,后世的史书之中,人们一定会忘记这一场形似闹剧和自我安慰的封禅大典,而今日所发生的事,定能传扬千年吧。

  年纪轻轻,便克继大统的弘治皇帝,此时有一种这皇帝没白坐的感觉。

  他很是触动,穿越了人流,最终,有宦官给弘治皇帝准备了一个新的车驾,弘治皇帝依依不舍的扶着车门上车,回头看了一眼,最终入车落座。

  皇孙朱载墨永远都享有和皇祖父同车的际遇。

  弘治皇帝至今还在震撼,他盯着自己的孙子,道:“载墨。”

  “在。”

  “以后,你不要学朕,朕这辈子,只想做一个贤君,可事实上,却是碌碌无为,你要学你的父亲,你的父亲,将来会有大出息。”

  朱载墨点头。

  弘治皇帝深深的看着他,颇有考较的心思:“知道你父亲厉害在何处吗?”

  “赈济灾民,这说明,父亲心里装着百姓,所谓民为本,社稷轻之,这并非是说,社稷相比于百姓不重要,而是说,社稷的根本在于民,倘若不得人心,社稷贵重,亦忧覆亡的一日;可若是百姓心向社稷,那么天朝上国,则无往而不利。父亲能及时救灾,将灾民们放在心上,可见父亲懂这个道理,可是懂这个道理,不算什么,历朝历代的天子和太子,谁会不懂这个道理呢?父亲懂,他还肯去做,这就极难得了。”

  弘治皇帝欣慰的点头。

  朱载墨又道:“单凭肯做却也未必有用,做事,需要有章法,怎么去做,如何能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