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有义,如此一来,既能推拒了旁人的拉拢,你也不至于违心。”

  薛白问道:“不知元兄是从何处听闻的此事?”

  “偶尔听人提及过。

  薛白知道元载还是来给人当说客的,话里话外虽不提李华,其实李华出氏南祖房,无非还是让薛白与赵郡李氏妥协。

  当然,满朝都是世家子弟,怎么选都是一样的,无非就是给一些压迫感,哪怕只是为了劝动薛白也好,目的在于让他尽快与光同尘。

  哪有贫寒出身的进士,不靠高门大户帮忙打点就通过吏部试的?

  即使是元载,中了进士之后,谋官也得靠王家。

  薛白偏是道:“元兄的主意我会考虑,不急,我先准备吏部试。”

  元载叹息一声,也不再劝,起身告辞,出了薛宅,却是遇到了杜五郎。

  相比薛白一天到晚招惹麻烦,杜五郎看起来就很轻松,心情很喜悦的样子。

  “五郎可是也要授官了?

  “哪里会?”杜五郎颇高兴地笑道:“中了明经之后还有守选期。守选期过了,我才能参加吏部铨选嘛。

  元载道:“也对,那五郎近米仕忙什么?”

  “薛白忙着谋官,我是忙着婚事。”

  “如何还要你亲自筹办?”

  “哎。”杜五郎此时叹了口气,道:“我那准岳丈不是回来了吗?许多事便该由他操办,可他哪能做事?派人看着他都来不及,我又怕家里知晓了不高兴,只好把该由他办的事也办了。”

  元载不可理解,问道:“五郎何必找这样的门户?”

  杜五郎没答,傻笑了两下。

  元载不由又是一声叹息,心想,薛白与杜誊两人都是不知世道艰难的。

  三月十六日,吏部博学鸿词试。

  薛白早早便起了,往皇城去,一路到了尚书省。

  此间,刑部与礼部他都是去过的,吏部则是较少造访。

  衙门在尚书省东南方位,走进南面的曹院里,只见站在其中等候的多是一些官员。

  因为在大唐当官,任期满了是要罢秩的,回家等守选。要是不想守选,也只能参加吏部试,或者到边镇入幕府。

  除了这些正在守选的官员,也有一些老进士,都是几年前就及第却一直没当过官的。绝大部分人脸上都有一股死气沉沉的表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