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洛有之认为慕容恪唯一的缺点就是对下有些太过于宽容,这和洛有之的认知是不同的,他属于对下比较严厉的那种人。

  纵然夜色渐渐笼罩,但慕容恪的书房中,依旧是灯火烛亮,他依旧在处理朝政,一直如此,尤其是发生了魏国之事后,他第一时间就将慕容垂召回来。

  第二日,天亮后,慕容垂和他的亲信皆来到他的府上,这些人都是从太原王国而来,那里是慕容恪的封国,太原郡王则是慕容恪的完整封号。

  慕容垂和慕容恪一母同胞的兄弟,都是高氏所生的儿子,慕容垂是燕国皇室中,唯一一个真正和慕容恪有血缘关系的人。

  慕容恪对自己的这个弟弟一直以来都很是关注,但真正让他惊为天人的还是第三次河东之战,年仅十三岁的慕容垂,勇猛无比,而且小小年纪就能指挥一支千人的军队作战,对战场的嗅觉简直如同天生战神一般。

  这让他起了重点培养慕容垂的心思,甚至是培养慕容垂做自己接班人,以便在自己死后,能够让燕国继续昌盛下去。

  几人进了王府后,就按次坐下。

  慕容恪先发问道:“七弟,晋阳如何?”

  晋阳一直都是并州的关键城池,是太原郡的郡治,再往前,那里是邦周赵国等的起家之地,位于两个盆地之间,乃是位置要冲,左侧是太行山,右侧是吕梁山,还有汾河穿过,实在是上好的建都之处。

  唯一的问题就是,河东不在燕国手中,这导致晋阳距离前线太近。

  慕容垂抱拳道:“兄长,晋阳如今人口众多,前些年迁徙的人口已经逐渐让并州繁华起来,按照您的要求,在晋阳营造了一些行宫,还有官衙,不过兄长,您又不再晋阳主政,为什么要在晋阳做这些事呢?”

  慕容恪解释道:“如今我大燕都蓟城,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,这里实际上是不能作为一个大帝国都城的,位置实在是过于的偏远,土地也不是特别的肥沃,我大燕若是想要争雄天下,那就迟早要迁都,而晋阳就是为兄为我大燕选择的新国都之地。”

  慕容垂闻言更是奇怪,他年纪小,对政治又不是特别懂,但耳濡目染还是知道一些事的,疑惑的问道:“若是想要迁都,那为什么进攻汉国,然后将国都迁徙到邺城或者邯郸呢?

  弟弟虽然年纪小,但也知道邺城和邯郸是河北大城,曾经都是大国的都城,在当今世上也是最繁华的城池之一。”

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