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汉的变化来看,这些历史上出名的皇帝不一定就能正常上位。

  …………

  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

  “……”

  “乡为身死而不受……”

  朗朗读书声在私学之中响起,授课的大儒望着这一片繁盛的景象,不禁露出笑意。

  圣贤之道,发展了数百年,在实践之中不断磋磨,到了如今的地步,可谓是繁茂不可断绝了。

  经过大汉朝上百年的发展,尤其是大开私学之后,民间传道讲学之风盛行,大量的士子出现。

  这些饱读诗书的士子实际上是政坛上最强大的一股力量。

  不过通常比较分化,依附于宗亲、外戚等力量,毕竟现在的三公,基本上都是宗亲外戚担任。

  即便是有士人担任丞相,但一定会有外戚出身的大将军或者宗亲出身的御史大夫来制衡。

  这些士子的主要去路有这么几条,举孝廉、举秀才,进入朝廷,前途最为远大。

  如果没有这样的机遇,那就进入郡县之中,接受郡守和县令的征辟,后续同样有机会得到举荐,进入朝廷。

  另外则是走王侯的门路,诸侯王的国相地位基本上相当于郡守,镇守列侯同样是香饽饽,这群人手中有向朝廷举荐的名额。

  即便是不向朝廷举荐,这些人的人脉,随便在关东的郡县之中求得一官做,不算是难事。

  这个世界总是有能力的人逐渐取代能力差的人,士子就是比血统勋贵乃至于天家贵胄更优秀。

  从智谋到治政,乃至于军务,这些士子都能把前者完爆掉。

  即便是前者依靠着生来的尊贵占据上位,士子们只能伏低做小,但从内心深处是看不上那些只凭借血统而耀武扬威的人的。

  私学中的读书声朗朗依旧,在一处小亭子中,两人正对弈着,一个面白无须的书生按下一枚棋子,微微感叹道:“当今天下疲敝到了这个地步,揭竿而起的百姓愈发增加,朝廷却依旧是一片醉生梦死。

  若是再不改制,依旧任由豪强横行不法,官吏鱼肉百姓,这天下的黎庶还要遭受多少的苦难呢?”

  书生身上的衣服很干净,但明显是有些陈旧,甚至在袖口还有两处补丁,他内里也穿着素衣,没有任何的装饰,颇为简朴,却不引人惊异,因为他叫王莽。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