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各处响起,最后汇聚到了长安。

  时间总是在匆匆忙忙之中走过。

  刘询忙着处理各种国家的政务,经历了短暂的三年没有天灾的日子后,无论是关中还是关东,又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天灾。

  幸好朝廷已经不是刚刚靖难结束时的疲敝之态,在刘询君臣的治理之下,大汉的国力在快速的复苏着。

  古典国家就是这样,不需要花费数十上百年去弥补科技代差。

  在人可以决定一切的时代,只要君主有能力,王朝内耗不严重,人口没有少的离谱,一个国家只需要十年就能从衰微一跃而起,成为一個空前强盛的帝国。

  刘向不仅仅做了廷尉,刘询要用刑律治国,非常看重他,为他升任了御史大夫。三公之一,位极人臣!

  他精通刑律之道,处事公正,在民间的声望很高他严肃的用刑律来规范官员的行为,整肃吏治,查纠了一大批不法的官员。

  但他不是酷吏。

  即便是最严苛的士子,也不能称呼他为酷吏,他的大部分判决都非常符合道德观念,起到规范社会风气的作用。

  他执法只是严格,却并不酷烈。

  在元封十二年的时候,刘向上书皇帝道:“关东三年之内经历了三次天灾,贫苦的百姓于是不能按时的缴纳赋税。

  陛下您的恩典就像是天上的太阳一样,下旨免除了十八个郡县的赋税,但是奸恶的胥吏却依旧在蒙骗百姓啊。

  依旧强迫他们交税,百姓不得不变卖仅存的口粮之田,彻底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。

  豪强就这样作大了,踩着百姓的骨肉和鲜血,侵蚀着大汉的根基和底蕴。如果不加以控制,大汉的灭亡恐怕就在不远的将来了。”

  刘询曾经被囚禁在胶东国中,废为庶人,每日醒来就担心自己被刘旦杀死,见惯了人间冷暖,知晓那些奸恶的胥吏对百姓来说有多么的恐怖。

  他立刻下令让刘向尽情去做,“卿所杀之人,皆朕所杀之人,卿勿忧,但做大事,朕必负之。”

  你只管做,所有的责任都由我这个皇帝来背。

  刘向感激涕零,愈发大力的打击那种祸国殃民的豪强,尤其是犯下杀人大罪的更是绝无幸免,全都要黄泉走一遭。

  这些事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望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