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无意的调动,不少作用不大的功侯,迫不得已从大汉的禁军体系之中渐渐淡出,甚至就连地方上的世袭镇守险关要隘的位置也丢了。

  虽然封国还在,但是就这样失去权势回到国中做一个富家翁又不甘心。

  穷极思变,少数的彻侯家族见到皇帝重用了那些儒生,就希望能够从军功勋贵转变为经学家族。

  东阿侯府之中,洛景和洛班坐在静室之中,商议着这些军功勋贵,两人的脸上都带着怪异的神色,有些面面相觑的意味。

  洛景沉吟道:“难道这些人是看出了未来的天下,重用这些擅长经学的人是大势所趋吗?

  陛下这些年虽然重用儒生以及诸家,但是功侯们的地位并不低啊。

  大量的官员依旧是由他们举荐,富有四海的人怎么会在意地上的一文钱呢?他们这些人权势煊赫,怎么会盯上太学呢?”

  在治国这方面,这些读过书的人,是真的比舞枪弄棒的功侯们强得多。

  而且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就是,朝廷不会一直打仗,尤其是当今皇帝亲政这许多年来,专注于内政,还没有主动向外发起过开拓战争。

  但每时每刻都需要大量能够治国理政,强国富民的官吏。

  洛班沉声道:“对功侯们来说,只要有封国在,完全能够承担得起培养家族子弟的成本。

  那些渐渐失势的功臣想要借着东风翻身。

  还有一些家族意识到仅仅依靠皇权的富贵,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

  阿景你久在长安可能还不清楚。

  洛氏横亘在山东,许多人家一抬头就能够见到。

  山东的许多豪族,从旧国破灭之后,早就开始研究洛氏为什么可以存在那么久,还始终处于兴盛的状态。

  素王是他们学不来的,但是洛氏爱读书爱研究,注重家族风气的整肃,着重于家族子弟的培养,将整个家族团结起来,这些却是能够看得到的。

  很多家族都开始模仿洛氏,在家族内部研究圣贤的经典,培养家族子弟读书。

  只要能够一代代的出现人才,自然就能代代富贵。

  朝廷又开始重用这些熟读经典的学子,这就更让这些家族兴奋。

  现在功侯大概是反应过来了,所以同样开始了这样做。”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