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可以在黎民百姓之中传播先帝的仁德。”

  先是肯定了张良的想法,然后紧接着就说道:“先帝在时,封大兄为昭公,并且把昭字避讳,甚至就连谥号也避讳,诸如秦昭襄王,燕昭王等,都在典籍之中改为了成,称秦成襄王,燕成王等。

  谥号是极重的东西,这是先帝所认可的。

  邦周时,天子崩,诸侯薨后,都有谥号评判一生功过是非。

  等到了始皇帝时,他认为这是臣子非议君主,儿子非议父亲,于是废除了谥号,这是何等的荒谬啊。

  难道没有了谥号,他就不被称作独夫了吗?

  难道没有了谥号,他就不被称作暴君了吗?

  邦周经历了一千年,但凡是经过诸侯反复确认的谥号,从来没有出过问题。

  厉王几乎覆灭了邦周社稷,于是他得到了厉的谥号。

  这难道是文公乃至于诸多大臣对他不满吗?

  史书上记载,‘谥厉,周人欣然,歌以咏之,十日不止。’

  当厉王得到这个恶谥时,那些因为他而惨死的国人的家族纷纷欢欣鼓舞。

  若是厉王这样的君王还能获得血食的供奉,还能得到上好的评价,那些因为昏君暴君而惨死的忠臣良将又该去哪里述说自己的冤屈呢?

  臣以为应该重新启用谥号系统,不仅仅是君王,还有朝廷的重臣,诸如三公九卿以及彻侯,都要纳入这个评判体系之中。

  君王的谥号要敬告上天。

  公卿王侯的谥号则先评定,每隔一年,将逝去的臣子姓名及朝廷拟制的谥号刻在竹简之上,等到天子祭天之时,一并敬告。”

  谥号!

  萧何和张良这些人都有些振奋的望向洛新,万万没想到洛新竟然会提出这件事,关键是还将谥号扩展到他们这些重臣身上。

  邦周的谥号,首先是素王挑选了上百个字眼,然后赋予他们解释,开始的时候,并不是死后才用的,从文公起,就彻底变成死后的评判了。

  这一套程序整整延续了一千年,只有诸侯国主才可以获得,不是诸侯,就算是执掌大国国政的摄政权臣也得不到。

  殿中的这十几个人,谁不是开国功勋,谁没有彻侯爵位在身,都是能够得到一个谥号的。

  最关键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