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小涛用铅笔在图纸上点了点,“都需要进行改动!”

  冉父看了点头,牵一发而动全身,精密机床更是如此。

  “这三处,这里最容易!”

  杨小涛从冉父指出的问题点下手,扩散出三个方向,让后每个方向进行攻克,这种简单清晰的思路,冉父是认同的。

  当然,这样做也存在风险,那就是改到最后,无法与其他部分呼应,从而需要更大范围的改动。

  而这种改动,在初始阶段,是无法判断正确与否的。

  甚至在做完后,也需要实际建造来确保设计的正确性。

  这个过程,尤为漫长。

 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对高级机床的研究,一直迟滞不前的缘故。

  时间,精力,物资,还有惧怕失败。

  冉父知道这一切,因为在西北的那些年,这种事他们就经历过。

  只是老道杨小涛那副认真模样,让他想起曾经的自己,那时候,同样是年少轻狂,同样是满腔热血。

  谁人不年少。

  年少的梦,依旧是梦!

  “我在泉城的时候,为他们那里的磨床做了一个精度盘。”

  突然间,杨小涛一拍额头,整个人都激动的站起来。

  冉父被杨小涛打断思索,然后就看到杨小涛嘴里嘟囔着。

  “精度盘?”

  “对,就是.”

  杨小涛说着,从抽屉里扒拉出一个本子,然后翻找一番,递给冉父看,并且在一旁解释,“我上次去泉城机床厂帮忙…”

  “然后就改进一番,做处理这个!”

  “其实就是个齿轮配合一个精度盘,从而实现人工的可操控性。”

  随着杨小涛的诉说,冉父的目光盯着本子上的图纸,越发明亮。

  “这个想法不错,以后磨床可以安上这个,对效率提高不小!”

  杨小涛点头,“爸,你看这东西,其实就是个控制器,跟机床上的齿轮箱差不多,我觉得可以设计到里面!”

  冉父并没有急着回答,而是仔细思量,很是慎重。

  杨小涛也不着急,只是在一旁讲解着自己的规划,冉父也不时询问设计要求。

  两人又商量一会儿,半个小时后,冉父才点头,“这样看来,铣床这边,也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