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支鸣镝发出,可见己方示强的手段,果然落在了蒙古人眼里。看来,震慑蒙古人,使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的目标,当能达成。

  但这独特的鸣镝之响,也立即引起了本方许多人的紧张。

  终究一场血腥大战刚刚停止,许多人的情绪尚未放松,诚如惊弓之鸟。鸣镝一响,好些营地里,纷纷亮起松明火把,有巡夜的士卒紧急调动,又有主将的侧近被派出来打探。

  因为海仓镇的营垒内部一片狼藉,到现在还没收拾干净。郭仲元所部这会儿只能宿在营垒外头,距离蒙古人落脚的小小营帐不远。

  燕宁所部,也驻扎在一处。

  这时候他给自家顶盔掼甲,又往脸上扑了一把土,问道:“怎么样?”

  郭仲元绕了两圈看看,笑吟吟道:“就是这样了!看不出半点破绽!”

  燕宁的部下们,这会儿并不在身边,而是去了营垒东面的平原。

  方才绕行营垒高坡入驻的,乃是靖安民带来的援军,上千人每人手持火把两枚,背上扎着长矛,装出了大队步卒增援的架势。而在平原东面那支急速前来的骑兵,便是燕宁部下的三百人。

  骑兵们没人手持两个火把,然后再领一匹从马。从马的马鞍上,再交错捆两个火把。每名骑兵间隔十丈,络绎而行,远远看去,便如一条火龙。

  当日燕宁离了益都城,率本部与郭仲元一起赶到莱州,真是受到了郭宁与蒙古军鏖战的感动和激励,他也是真的亢奋异常,只觉得浑身蓄满了力气,就要释放在与蒙古军决战的沙场,恨不得一战打出莒州燕宁的名头,让蒙古人知道汉儿中多有豪杰。

  结果,他长途奔来,只做了个看客,而且是眼睁睁看着郭宁自万军之中擒拿敌酋!

  这实在是……燕宁不知道该怎么来形容这种感受,总之,是可忍,孰不可忍!

  到了战事告一段落,郭仲元进入营垒,禀报战况,同时也禀报燕宁前来援助的情形。

  没过多久,郭宁最重要的幕僚,节度判官移剌楚材来访,诚恳地感谢燕宁。又说,因为此时营垒里忙乱,不合接待贵客。还请燕宁稍等一日,次日郭节度专门设宴,请燕提控千万不要嫌弃。

  燕宁是莒州的出众人物,有胆略,也有见识。但他在益都时,老实说,没有得到完颜撒剌多么重视。与之相对的,这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