匡扶社稷?”

  “不一样的。”朱祐樘笑道,“书中有几句,朕感触颇多,‘为国为民方为侠之大者’,还有‘杀身成仁舍生取义’,这些不都深谙儒家忠义仁孝之道?秉宽写得很好,难怪他会拿给太子看,太子现在也领悟要一心做好大明之臣,应也是受此启发。”

  几名太监尽管昏昏欲睡,但都觉得这话很扯淡。

  真就是张秉宽放个屁,皇帝都觉得是香的……

  “好了,朕先不休息,差不多该早朝了吧?安排一下。”

  “陛下龙体为重。”

  “不了,如果朕懈怠于朝事,便是朕的疏忽,在李广的事情上朕错了很多年,不能知错不改。今日朕还有话要对他们说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……

  朱祐樘看书看了一夜,却还拖着疲惫身躯,参加一早的早朝。

  奉天殿。

  大朝。

  除了文臣,很多武勋也在,现场很多人,这次的大朝,也是皇帝特地让人召集起来的。

  众大臣先商议国事,而议题仍旧承袭前日,先就李广记录受贿的册子入手,而当天参与上奏的可科道言官,有六七名之多。

  “诸位卿家,先消停一下吧。”

  朱祐樘语重心长打断了言官的话。

  众大臣屏气凝神。

  朱祐樘道:“昨日里,朕看过一部书籍,上面提到一句话,深有感触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……”

  旁边戴义等人听到这里,心中都是一惊。

  皇帝居然把张周所写的武侠说本的内容,用在朝堂议事,还援引过来作为论点?

  我们当太监的都难认同,这些大臣能认同?

  “或许在诸位卿家看来,那些所谓的侠客,不过是打着劫富济贫匡扶正义的旗号,做一些为非作歹之事,但侠者,仍旧有为国为民的心思,更何况是一心要匡扶社稷的诸位卿家?”

  现场的文臣武勋听了也很懵。

  这是什么比喻?

  皇帝要说服别人,不以经史子集引经据典,居然搞出个什么侠客?

  话说侠客是什么玩意?

  “尔等一心要让朕追究牵涉李广案的臣工,但朕所查到的,也不过是李广记录受贿的册子而已,人已死,片面之言并不能作为断案之依据。”

  “你们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