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萧敬这里很“上路”。

  或是萧敬看出来,皇帝两次任用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,都是“空降”,先空降老太监李荣,再空降李荣的同门李璋。

  这分明也预示着,皇帝对于现有司礼监太监的排次不太满意,那本来排在他萧敬之后的陈宽,就等于是被皇帝排除在可以继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选之外。

  所以萧敬在明知道自己于司礼监内不会长久,还要培植同党的情况下,只能是退而求其次,希望之前不显山不露水的韦彬能更有作为。

  萧敬道:“陛下让咱家,去问问蔡国公的意见。”

  韦彬无奈道:“那就是蔡国公点谁的名,就谁上呗?”

  “嗯。”尽管萧敬不想承认,但他也不得不点头。

  就算是皇帝了,只是去问问张周的意见,但萧敬似乎很清楚,皇帝就是要把这职位,留给张周所“需要”的人。

  “不过萧公公,以目前情况来看,那位蔡国公就算是权倾朝野,由您去问他吏部左侍郎的人选,他未必也会真的给出人选,他似乎还是很爱惜羽毛的。”

  韦彬突然好像又想到什么,笑着提醒道。

  “怎么?”萧敬微微蹙眉。

  尽管很轻微,但他已经是一脸横皱,这也预示着,他萧敬似乎真的已经不年轻了。

  韦彬笑呵呵道:“在永平府的案子上,即便陛下把什么事都交给他,他还是退居幕后,让东厂和锦衣卫去折腾。想他这样的年轻儒士,总是需要在意世饶评价吧?”

  “哼!”

  萧敬轻哼道,“这你就错了,看他每每咄咄逼人,你觉得他像是那种见事畏畏缩缩的人?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“永平府的案子,要不是他在朝上定基调,案情能这么明朗?以至于朝中大臣都不反对!他一句话,比别人十年的话都管用,就算这会他退居幕后又如何?案子还不是归他?”

  萧敬显然并不赞同韦彬的法。

  “另外,你可千万不要掉以轻人,以为那位蔡国公是为了爱惜羽毛,而不会跟你相争。恰恰相反,他才是最不爱惜羽毛之人,就从未有过一个儒家出身的状元,会搞得跟他一样,明明可以靠才华晋升高位,却非要走幸佞的道路,这朝野上下,似乎早晚会遍布他的党羽!”

  萧敬到这里,神色已经有些悲哀了。

  主要还是因为,他萧敬并不是张周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