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没说下去。

  似乎杨一清已经看明白,这场由大明主动发起的河套之战,到此基本已经要告一段落了。

  如果说之前朱晖还有“将功折罪”的机会,到此刻之后,朱晖已被钉在耻辱柱上了。

  张僩笑道:“保国公这不还没过来?或许他已经在前路等着阻截了呢?”

  杨一清还是不回答这问题。

  以他对朱晖的了解,朱晖从开始没选择主动跟鞑靼人正面交战,现在就算朱晖全力出击,也不再会有机会,鞑靼人会留意于朱晖所部的动向,不会再给大明军队任何从他们身上获取战果的机会。

  杨一清对高丕道:“传令下去,只追不打,不要主动跟鞑靼人接战,到关隘时不必全力阻拦,再派一路人去对岸,协助崔元在北岸阻击鞑靼人。”

  张僩惊讶道:“是过去抢功吗?如果不是的话,那等于是给崔驸马送功劳了。”

  他不理解的是,杨一清你居然主动给崔元送人马?

  杨一清道:“黄河折道往北,一路过河套,鞑靼人始终要渡河,这黄土地上地势复杂,我们定要防备鞑靼人在关隘之内渡河,此时不是对军功斤斤计较的时候,要以战局为先。”

  张僩道:“杨军门还真是……大公无私。”

  说着还有些愤然,不过他也不会去跟杨一清争,在这种时候张僩很清楚,杨一清跟崔元一样都是大功臣,事后必定要得到嘉奖,现在跟杨一清对着干也没啥好处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鞑靼人顺着黄河往下游走,他们要先出关,才能渡过黄河。

  朱晖所部如今距离黄河岸边还有近二百里,以其进兵速度来说,完全来不及在鞑靼人出关之前完成阻截。

  黄河岸边的战情,在三个时辰后就传到了朱晖耳中,此时正好是临近日落时,朱晖又是不急不慢准备让军队驻扎,就得悉了崔元和杨一清的联军在黄河岸边“大破狄夷”的消息。

  “什么?”

  朱晖拿起桌上的一个签筒,狠狠摔在地上。

  “公爷您息怒。”旁边的扈从赶紧劝说。

  朱晖怒道:“这是疯了吗?居然是姓崔的?他何德何能?李鄌是疯了吗?把兵马交给姓崔的?信不信本帅以不遵上命,将他们治罪?他们有几个脑袋够砍的?”

  周围的人一句话都不说。

  现在摆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