否真的属实?或者鞑靼人是想找个合适的机会,再把王守仁所部给一次歼灭呢?不能高兴得太早,不然容易乐极生悲。

  李鄌见王琼不答,不由问道:“是否要报捷?到现在还没听说大同镇的动向,是否也要派人去知会一声?”

  王琼道:“仗是我们打的?你知道具体情况?还是说你嫌弃功劳太多,要把驰援协助的功勋让给他人?”

  李鄌瞬间就明白了。

  如果情报属实的话,王守仁就是靠轻炮和火铳,就把鞑靼人给吓得不敢上前决战,如果他们这路一万七千多兵马再带着重炮、远炮杀过去,形成臂助的话,那鞑子十有八九就直接撤兵了。

  这种时候,参与到此战中的人越少越好,巴不得大同镇的人马没听到消息没赶过来,这样山西镇的将士就可以后发先至,抢个增援的大功。

  “传令三军,日夜不休,一日一夜急行军驰援威宁海!”

  既然都知道王守仁撤兵的路线,是往威宁海、猫儿庄的方向走,王琼在增援之事上也都有了明确的方向。

  不再跟之前一样,好似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往哪走。

  现在就明确往威宁海一处去,如果能跟王守仁配合,再打一场酣畅淋漓的“灭虏”之战,那他王琼或许也有机会晋升伯爵了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九月二十四。

  南京城内。

  当天是朱厚照的生日,在大明这称之为“千秋节”,跟皇帝的“万寿圣节”相对,照理说这天大臣应该一齐进宫给太子贺寿,皇帝还要赐宴的。

  但因为朱厚照这天在南京,京城的贺寿活动又因为西北战情变化多端,从而被取消。

  可南京城内给太子贺寿的礼数却并未因此而取消,甚至南京城内的官员好不容易有一次巴结当今储君的机会,一堆人跑去朱厚照所住的“行宫”给送礼,车驾络绎不绝。

  跟一齐进宫贺寿不同,这次更好像是哪家的权贵家里有喜事,来的时候更随意,送的礼物也五花八门。

  “都是给我的?”

  朱厚照以前虽然也过生日,但所收到的礼物都被朱佑樘给“没收”了。

  而且京城的大臣也不会给太子送什么贵重礼物,所讲的是“礼轻情意重”,礼物要有内涵,象征对太子课业的期许。

  但在南京城里,就没那么多规矩了,基本上是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