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已致誓尚书,本来朝议之后,不管别人曾经对他的态度如何,这会都应该上去道别才是,但突然有了张周预言京师地震的事,他倒成了一旁无关痛痒的“人物”。

  连新上任的礼部尚书林瀚,都被冷落了。

  谢迁到底是个场面人,他走过去跟徐琼和林瀚对谈几句,随后好似感慨一般道:“……如今想来,能回乡颐养年,也是一件善事,令人羡慕啊。”

  这话在外人听来,就有点“言不由衷”。

  你羡慕,你也可以请辞还乡,没人拦你。

  徐琼道:“诸位,为朝廷效命,到今时今日,老朽还有很多遗憾未能完成,就全拜托各位了。这两日便动身还乡,诸位也不必送了,山长水远希望有生之年还能再见。”

  众人这才跟徐琼告辞。

  等徐琼和林瀚等人先行一步离开之后,一群人又把内阁三人和屠滽给围住了。

  “这时候,若是明日地动来了,可如何是好?陛下是否会就此将张秉宽给召回来?之前的努力不是白费了?”众人喋喋不休。

  屠滽义正言辞道:“先不这地动是否真的会来,我就不信,上还能总按照张秉宽的意图来?那他张秉宽代表的是老吗?”

  众人面面相觑。

  这话得有点过分……如果张秉宽没有上通意的能耐,那之前一次次被他准确命中,又是为何?

  屠滽继续道:“如果他想以灾异之事,为自己建立声望,之前的雹灾就不用假手于他人,谁又敢之前的雹灾不是陛下刻意把功劳归到他身上?”

  周经道:“话是这么,但就怕……”

  “就算是真有地动,难道就跟他没关系了?你们都在朝中多年,怎还因为一个年轻气盛的后生,闹得畏首畏尾?”屠滽显得很气愤。

  有屠滽出来“撑场面”,内阁三饶压力突然就少很多。

  谢迁也笑道:“得也对啊,去年一年,各地发生了不少次的地动,也不见张秉宽次次都提前有命郑安心吧诸位。”

  大理寺卿王轼问道:“有没有这种可能,是因为过去各地的地动不过是震,未有发生百姓伤亡的事情,所以张秉宽他觉得没必要上报?”

  一群人突然就瞪着王轼。

  王轼突然觉得自己面子有点挂不住。

  王轼在朝中的地位有点尴尬,他在大理寺卿的位子上干了几年,本来刑部尚书或是左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