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修这种大型的典籍,都是足以吹牛逼的,皇帝也想成为流传千古的明君,如果少了修书这一环,明君的名声就会大打折扣。

  刘健这次主动出来担责道:“回陛下,一两月,应该差不多。”

  “好。”朱祐樘道,“那就以一个半月为期限,必须要将此书修撰完成,若是有重大纰漏可以再延长时限,否则的话……必须要按期呈递。此事也就可在朝堂上公之于众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刘健领命,同时他知道事情绝对没这么简单。

  期限延长了,剩下的估计就该是谈条件,就是所谓的谈判了。

  刘健想到先前一次为张周定辽东功劳时的谈判,就很头疼,上次的功勋对他们内阁来说还有点“事不关己”,无论张周封侯还是继续留在翰林院,都还威胁不到他们,但这次修书的事,却是真切动了他们内阁的奶酪。

  “三位阁老先回去继续看看那些书,朕有些话想跟秉宽谈谈,等回头朕再派人过去。”

  刘健三人马上也就明白,皇帝还是要仿照上次的规则,找司礼监的太监跟他们谈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刘健三人默不作声回到了内阁值房,王鏊已经先一步回翰林院去了,当天上午还有东宫的进讲,王鏊也不能耽误了自己的差事。

  他们坐下来后,抬头互相对视一眼,多余的话也不必说。

  总的来讲。

  皇帝给他们的选择,要么接受,大家坐下来商量署名问题,你们利益有点牺牲,仍旧一团和气。

  要么不接受,朕强行找人校对和刊印,那就撕破脸。

  对刘健他们说,仍旧是没有太好的选择。

  过不多久,皇帝果然派人来了,但这次跟上次不同的是,司礼监只来了掌印太监戴义一人,不过事件的始作俑者张周,却也亲自到来。

  “在下见过三位阁老。”张周倒显得很客气,就好像丝毫没察觉谢迁正对着他翻白眼一样。

  “请。”刘健道一句。

  这话却像是对戴义说的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内阁值房,戴义让自己的扈从都退出去,如此一来殿阁内只有张周这一个“外人”。

  戴义道:“陛下之意,是要定修《会典》之功,陛下想以张侍讲作为协助者,全权引导对于此《会典》的重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