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等所愿。”

  李东阳道:“我也担心,他去了都督府,会将朝中文武大臣之间的平衡给打乱。”

  “呵呵。”

  谢迁虽然没参与到这次的议论,但他在笑。

  他很明白李东阳和谢迁在担心什么。

  把人推到对面武勋阵营去祸害武勋,却又怕武勋那边得了张周这个“强援”,把所谓的平衡打破。

  说好听点叫“平衡”。

  根本就是重文轻武,文官压武勋一头的局面可能会打破而已。

  所以这边刘健更觉得,把张周留在文臣这边,其实倒也挺好的,就算张周只挂个文臣的名,也会让皇帝觉得,张周始终是个文臣,也让天下人知道,大明还是重视文治而不推崇武功的,甚至可以说是……以后还有机会慢慢收拾张周,把张周带进“正途”。

  若是别人说的这提议。

  谢迁一定会说,你们贱吗?给你们不要,现在他要当武勋了,却想着把人拉回来?

  “明日朝上,却也不知该怎么说了。”李东阳对此都无计可施了。

  张周当文臣还是当武勋,现在连内阁好像都无从干涉了,只要皇帝一句话,说要给张周加封个什么伯,朝中谁会反对?也没法反对!

  若直接升侯,可能还会有点小争执,但对他们来说,张周是什么伯或者是什么侯,区别很大吗?

  这边正发愁时,外面传来脚步声,却是戴义、萧敬、陈宽和韦彬四名司礼监的太监一起到内阁来了。

  这阵仗,多少还是让内阁三人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戴义四人到来,双方见礼。

  作为大明最顶级的“顾问团”,这七个人可以说是占了大明事务平时决策的九成之上,名义上是由皇帝治国,还不如说是这七个人把大明的朝政给撑了起来。

  朝堂上商议的事毕竟是少数,多数事情都是走公文批阅形势,这七个人就是负责这个的。

  而且就算是朝议,皇帝采纳他们意见的比例也非常之高,凡事都要通过他们的首肯。

  “三位阁老,咱家也不隐瞒了,咱家是代表陛下,带他们几位过来,跟你们商议一件事,陛下希望先征询到各位的意见。”

  双方坐定之后,就好像谈判一样,由戴义做了开场白。

  刘健点头。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