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什么批假?根本是勒令放假!

  谢迁笑道:“戴公公,这杨侍讲走了,翰林学士的人选该怎办?廷推时三个人选,现在可就剩下两个了,可是要增补一两人?”

  戴义瞄着谢迁,故作惊讶道:“谢阁老莫非以为陛下是要限制杨侍讲仕途?哎呀,三位阁老,可千万不要误会陛下的苦心啊,陛下也明说了,只要杨侍讲从四川回来,无论当时翰林学士中有谁,或是有几人,一定或拔擢他起来,也让他为翰林学士的,甚至把掌院和詹事府詹事的差事给他也成。”

  “什么?”

  谢迁皱眉,这是什么路数?

  他还往李东阳身上看一眼,想从李东阳眼神中看到答案,但李东阳明显也没搞清楚皇帝这么做的用意。

  要给王济之晋升翰林学士铺路,我们都理解,可让杨介夫回四川一趟,连同路上耽搁的时间,一共就四个月,四个月回来后让杨介夫当翰林学士……

  陛下,您要是觉得非要用王济之不可,大可现在就将王济之和杨介夫同时晋升为翰林学士,为什么还要来这一套呢?

  刘健比较谨慎,问道:“此事是作准吗?”

  李东阳和谢迁这才意识到,光靠戴义在这里空口说白话,说什么杨廷和探亲结束回京城就当翰林学士,可并不作准,这还有可能是皇帝的拖延缓兵之计。

  等把王鏊晋升上去,四个月后杨廷和回朝,皇帝不兑现晋升其为翰林学士的承诺,文官还有咒念不成?

  戴义微笑道:“三位阁老放心,明日朝议再廷推时,陛下会将此事言明的。”

  皇帝居然还会当着大臣的面,把这件事落实?

  更没法琢磨背后用意了。

  谢迁道:“陛下让杨翰林回川蜀的目的又是什么?只是为了彰显孝义?”

  戴义叹道:“三位阁老,有些话,本来你们不该问,咱家也不该说的,但在陛下看来,杨侍讲未来晋升的制约中,就在其双亲都尚在……这话或会有些不中听,但要是身为仁臣,连最基本的孝义都做不好,还如何当好大明的臣子?晋升之前,安顿好双亲,不也是仁臣之典范?”

  谢迁苦笑着。

  心说这么离奇扯淡的借口,我听着都快被说服了。

  因为我真想不出皇帝此举到底有什么用意啊。

  难道只是为了为了给王鏊、杨廷和当翰林学士排个顺序,为以后再提拔王鏊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