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  随即戴义往前走一步道:“刘阁老别误会,陛下让张先生去东宫,从未讲过有关易学之事,年前太子闭门读书时,张先生更是陪伴太子有十几个日夜,这点王学士应该是知晓的。”

  刘健打量着王鏊。

  王鏊低着头不言语,虽然他没跟张周一起给太子上过课,但他作为目前东宫讲官的领班,怎可能不知晓张周给太子上课的事?

  当时觉得,皇帝可能只是一时兴起,谁知皇帝还想把这件事变成常态。

  张周刚中进士,皇帝就已迫不及待要提张周为翰林侍讲。

  谢迁走出来道:“陛下,若要擢升为侍讲,即便是修撰出身,至少也要秩满六年,以编修、检讨出身更要九年以上,陛下如此所为,只怕会乱了翰苑的制度,若他日人人都想以功而冒进,此风便难以杜绝。”

  关键时候,谢迁也好像个只讲死规矩的科道言官一样,跟皇帝进言。

  朱祐樘继续不做声。

  戴义道:“几位先生,陛下不都说了吗?太子刚出阁读书不过才一年,尚且性子未定,此时才需要有能让太子信服的先生时常教导于左右,就算是下一次殿试结束,那都是三年后的事,太子的课业也该有小成,也无须再破格提拔于谁。再说张先生真的很会教太子,不但是在学问上,在为人处事上,也教会很多。”

  这都行?

  刘健他们也在想,皇帝不说话,让司礼监掌印太监代天子出来讲利弊得失?

  朱祐樘开口补充道:“几位卿家,朕便在此做承诺,除了秉宽之外,朕以后也不会再有此等擢升之事。东宫讲官的设立,本就是为教导太子,斧正其学问和得行上的过失,若仅仅因为秉宽是新科进士,而不能将他委以重用,那便有违设立之初衷。还请几位通融。”

  皇帝都用了请的字眼,其实也算是很给面子。

  刘健和李东阳相对能看得清大局,知道此时出来劝说,有点劝不住。

  可谢迁却是憋了一肚子邪火,以他的脾气,心直口快的,差点就想出来说,亏陛下您还知道这是为了教导太子,您一个人被张秉宽蛊惑就算了,现在还要让张秉宽把太子也带到沟里去?居然还好意思让我们理解?

  朱祐樘道:“几位卿家若没什么意见的话,那此事便如此定了。几日后进士放官时,便可宣布。”

  “陛下。”刘健走出来道。

  朱祐樘皱眉,跟你好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