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地步。

  史琳义愤填膺道:“这王世昌,阿谀奉承之辈,行军也从来不谙常理,多是轻兵冒进,屡屡有其虚报军功的奏闻,如今阉人李广已死,他曾公开给李广行贿,别人怎样倒还好说,难道连一个公开巴结李广的人,都要容忍?甚至让他祸乱朝纲?”

  此时元守直也走出来帮衬道:“此人不去,朝堂的秩序何以能维系?”

  问题摆到了刘健面前。

  但明显内阁三人,都不想卷入到参劾王越这件事来。

  由屠滽过来劝解道:“诸位,尔等有何想法直言上奏便可,无须请示三位阁老,都散了吧!”

  别人对屠滽的意见也很大,因为在王越回朝之前,屠滽是科道言官就李广案首要的参劾对象。

  一群人议论纷纷中离开。

  什么秋祭,在他们眼里都不叫事。

  只有把王越赶出朝堂,甚至是将其治罪,才是他们为官目的。

  谢迁望着这些人的背影,似有所思叹道:“王世昌半身入土,都不得安宁啊。”

  ……

  ……

  当天既是秋报的日子,也是皇宫內苑举行斋醮,命妇入宫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日子。

  张周作为这次斋醮的“监督人”,并不负责斋醮的进行,因为张周也说了,这东西他不会,皇帝和周太后也只是让他在旁边当个监督的,看看哪里的流程有问题,顺带再给皇宫看看风水什么的。

  这就很轻松。

  不过在去往举行斋醮的钦安殿之前,他要先跟着萧敬去见一次皇帝。

  “……秉宽,今日朕不与你同去宫后苑,朕会让萧敬随同你去,另外无论皇祖母有何要求,尽量不要违逆,她年事已高,不要让她有何不顺心之事。”

  朱祐樘的孝道体现得很好。

  张周心想,伱既然不想让老太太不顺心,那为何在纳妃这件事上,就不做考虑呢?

  你自己都在给她添堵。

  张周道:“陛下,臣有涉及到太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建议。”

  “太子吗?”

  朱祐樘以为自己听错,今天是祭祀的日子,张周对此无建议,居然跟他提太子的教导,还是什么行为规范。

  张周拱手:“是的,臣认为,太子平时还是太疏于管教,应当制定严格的起居制度,将其列于纸面,并定下奖惩,若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