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
  朱祐樘坐在他的龙案之后,手头上很多奏疏,在张周到来之前,朱祐樘还在认真批阅奏疏。

  “秉宽,不用客气,坐吧。”

  座位是早就预设好的,张周行礼后坐下来,等着聆听皇帝的教诲。

  朱祐樘把手头上一份奏疏批阅完,放到一边,感慨道:“朝中有关撤地方镇守内臣的奏疏,屡见不鲜,朕也在思量此事。”

  张周琢磨了一下,先前杨鹏还说各地的镇守太监想认识他,现在皇帝就说朝中各种意见要撤镇守太监,皇帝还在思量此事。

  言外之意,各地的镇守太监感受到危机,想趁机活动京师中人,尤其是皇帝身边说得上话的人,为他们保留官职。

  在大明。

  各地的镇守太监既相当于监军,又相当于半个主帅,很多事情没有镇守太监的准允都没法完成,无论是总兵官,或是巡抚,都很发愁,以至于有什么军事调遣都要被一群不知兵的太监管着,很容易贻误战机?

  更要命的是,这群太监一个比一个贪婪,简直是喂不饱。

  文臣也不想各处都受太监的挟制,在弘治朝时,因为皇帝对文官的倚重,使得这种请求屡见不鲜。

  弘治皇帝还一度想取消,只是因为西北鞑靼在弘治十年之后接连犯边……张周熟悉历史,知道这段时间草原上达延汗崛起,草原恢复了些许蒙古骑兵的荣光……如此才让皇帝觉得能加强对西北以及各地的控制很有必要。

  “陛下为国事操劳,臣不能分担,深感有愧。”张周道。

  朱祐樘笑道:“你就没什么意见?”

  张周拱拱手:“臣不懂,不敢随便掺和意见,臣尚未在朝为官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朱祐樘点点头,却叹息道,“这也是朕遗憾的地方,想留你在宫里,没什么明目,想让伱在朝,你还没中进士。本来以你举人身份,赐个官职给你也不是不可,但举人所能做的事太少,而你又是江南解元,将来要考中进士自也不在话下!”

  “对了秉宽,你到京之后,为何没有入雍,还有你怎么没去拜访乡试的座师?不会又有什么朕所不知道的缘故吧?”

  朱祐樘明显是把张周先前所评价程敏政的那番话记在心里了。

  尤其说程敏政可能会惹祸那段。

  细思极恐。

  张周道:“臣只是不想过多去应酬,一切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