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变万化!”

  “《春秋》之经义大道何在?无非‘皇极王道’四字……”

  从格局上来讲,萧楚对《春秋》的理解,是比胡安国更加高明的。

  胡安国喜欢寻章摘句、牵强附会,暂时还停留在术的层面,而萧楚已经直指春秋大道。

  这位先生也属于“遵王派”,倡导加强皇帝集权,辅佐圣君把王道传播天下。所以遇到昏君,他坚决不接受征辟,自己的才能根本无法施展,真施展开来反而还会害了百姓。

  官船从江西一直驶往东京,船上的考生听得如痴如醉。

  他们能在江西考上举人,基本功自然扎实得很。如今再听萧楚讲大道,一个个都受益良多,以前学的经义也融会贯通了。

  “先生,诸位相公,东京到了!”官船上的差役提醒道。

  萧楚缓缓站立而起,将一把宝剑系于腰间,亲传弟子胡铨帮他背琴。

  这位胡铨又是谁?

  赵构称帝之后的第一届殿试,胡铨的策论写了一万多字,讽刺赵构出题只问天道不问百姓。

  胡铨做八品官的时候,因反对与金国议和,上疏大骂赵构没资格卖国,痛斥赵构连三尺孩童都不如。

  文天祥一辈子都把胡铨视为偶像!

  “三十年不来东京,却不知是否风物如故,”萧楚下船登岸,对那些赶考士子说,“各自散去找住处吧。”

  考生们在岸边作揖拜别,皆执以弟子礼。

  身边只剩下胡铨,萧楚宠溺笑道:“随我去太平兴国寺,拜访一下友人再说。”

  萧楚一生不娶,无儿无女,已把弟子胡铨当成亲儿子。

  北风呼啸,胡铨害怕老师生病,急忙去租赁驴车。

  “不必,”萧楚摆手说,“衣裳穿得够厚了,吾非弱不禁风之人,一路步行还能观赏汴梁景色。”

  萧楚也是练过武功的,曾仗剑游览半个大宋,而且嫉恶如仇经常打抱不平。

  师徒俩先在城外转了转,胡铨问道:“相比三十年前,此时的东京如何?”

  萧楚说道:“城郭之民,没以前那么多,恐是经历战乱还未恢复。但看不到遍地乞丐,贩夫走卒也颇有精神,当今天子把东京治理得不错。”

  两人进城走了一阵,胡铨忽地肚子咕咕叫,萧楚笑了笑便领他来到食肆。

  伙计见胡铨背着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