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向阳和背阳的土地,种植密度也大有区别。

  精耕细作,得花心思。

  接下来两三年,朱国祥都别想清闲。

  他必须隔三差五来地里,认真观察农作物情况,然后指挥佃户进行相应管理。

  另外,古代没有化肥,这套法子耗肥颇多。朱国祥还要指挥佃户,配制原始的有机肥料,在几个关键生长期持续追肥。

  等挖完几行地,朱国祥吩咐道:“第一个穴,种一株玉米苗。第二个穴,种两株玉米苗。单双交替着来。”

  如果有化肥,肯定是全种两株的,亩产量将大大增加。

  而没有化肥,就只能单双交替。特别贫瘠的地,交替都没办法,必须全部种单株。

  同时,这也是在协调光热资源。玉米长到10叶以上时,古代无法用化学药剂控旺,种得太密有可能抢了大豆的阳光。

  种完这一块地,佃户们已基本学会,便分散到别处山地耕种。

  “你看会了没?”朱国祥问儿子。

  朱铭点头说:“会了。”

  朱国祥道:“那你也去挖土,锻炼一下意志力。”

  朱铭立即扛起锄头,不但能锻炼意志力,还能锻炼他的体力呢。

  可惜刚开始没掌握技巧,累得气喘吁吁,向佃户求教之后,才渐渐明白怎么挖土才省力。

  朱国祥在那些试验田边,来回的观察转悠。看到佃户哪里出错,立即出言纠正,新作物的种植,他必须手把手教导。

  一边到处行走,朱国祥一边高声告诫:“今后玉米收获,玉米杆别拿回家当柴烧,也不要拿去喂牲畜,砍倒后深埋窄行垄沟中。豆子杆叶也是一样,要深埋在宽行中。这种法子种地,一块地种三种庄稼,肥力消耗大得很,杆叶必须还田肥地。记住了,不准贪小便宜,不准拿回家做柴!”

  “俺记得了!”佃户们纷纷回应。

  朱国祥又喊道:“玉米追肥,分为两段。一段底肥,一段苞肥。个别长势差的,还要追加一段花肥。等施肥的时候,我会教你们配制肥料!”

  闻得此言,佃户们干活更加积极。

  就算之前没有育秧成功,今天朱国祥的调度指挥,还有他说的那些话,也能让佃户们心服口服。

  只要不超出他们的常识,朱国祥会不会种地,他们是能够听出来的。

  而且,朱相公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