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食盐喂马,等村民插完秧才能建房。这五百文钱,还请收下,我们得继续住一阵。”

  “多了,多了,真个要钱,给一百文便成。”严大婆连忙拒绝。

  朱铭硬塞过去:“不多,那瘦马挺能吃的,豆子外加食盐,还啃了许多稻草,一天能吃两个人的饭钱。我这几天在练武,力气耗得快,沈娘子攒的蛋别拿去卖,麻烦今后每日煮个鸡蛋。”

  五百文钱推来推去,严大婆熬不过,只能勉强收下。

  沈有容瞟向朱国祥,笑着说:“那俺每日煮两个鸡蛋,朱相公也该补补。”

  “煮三个吧,祺哥儿正在长身体,家里三只母鸡下蛋刚好。”朱国祥挺喜欢那孩子的,比自家这兔崽子听话多了。

  “那就煮三个。”严大婆也想孙儿吃得好些。

  婆媳俩拿着钱进屋,搬出个上锁的箱子打开,顺便把箱里的存款也数数。

  她们今天辛苦劳作,沈娘子挣了28文,严大婆挣了21文,还能白捡两顿工作餐。接下来两三天,都要上山采茶,估计总共能挣200文左右。

  当然,这种赚钱的好事,每年也就那么几回,只有大规模采茶才需要她们帮忙。

  特别是春末的晚春茶,质量都不怎么高,拿去也卖不出价,给采茶工的工钱也相应降低。

  婆媳俩数了又数,算上朱铭给的五百文,家里的现金总额为六贯多。

  幸亏有白三郎一直在帮衬,把沈娘子家降为五等户,许多苛捐杂税都不用交,按男丁征发的丁役也不用服,否则孤儿寡母哪存得住这些钱?

  严大婆取来块软麻布,润了些菜油在布上,继而解开串钱的绳索,一文一文的小心擦拭。

  沈有容也帮忙保养铁钱,免得今后使用时生锈,一边擦拭一边笑道:“今天在茶山,白三郎告诉俺,说能帮祺哥儿进小学读书,还是不用交学费的那种。”

  “不用交学费?那可好得很!”严大婆更加欢喜。

  王安石创立的三舍法,把全国官方学校,设为小学、县学、州学、太学四个等级。每所学校又有五个年级,百日一考,最快五百天就能毕业。但如果考试不合格,也有可能遭降级处罚,太学生都能直接扔回州学读书。

  蔡京上台之后,立即恢复三舍法,并在全国推广官方学校,最终目的跟王安石一样——废除科举!

  或者说,已经废除了。

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