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死的活死人,只能听命于大巫,才有行走在草原下的权利。要不然,随时都可能化成一堆枯骨,魂飞湮灭!”

阴山口烽燧林立,两座烽燧之间最远相距不过三十里,最近不足三里,大秦筑造的每一处烽燧,在选择地势上都极为严苛精细,站在任意一座烽燧守望台上,必可见两座以上的邻近烽燧。

边烽互望绵延成势的众多烽燧中,位于一条山脉上鹿鸣驿烽燧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座,按例设置烽帅一人,副帅两人,烽子四人。

阴山可见鹿,鹿可窥狼踪,所以在这座阴山口最前沿的烽燧驿站,唤作了鹿鸣驿。

匈奴扣关,连灭堡寨,鹿鸣驿又增加了五名烽子和一匹驿马。

而这座陡然成为大战前沿的鹿鸣驿烽燧,位于阴山口左侧,隶属于风鼓寨为核心的堡寨群。

0· 求鲜花……  ·

没有人知道,明明是一座烽燧,却为何要以驿命名,似乎是约定而成的习俗,每十个烽燧,总有三个冠以驿名。

而每一个以驿命名的烽燧,都是建在山梁之上,简陋而坚固。但却不和中原驿站一样,各种物资齐全。

而烽燧本身就是居高临下,观察敌情,点燃狼烟示警。

而风鼓寨的名字更有意思,极为容易让人联想起女子丰圆鼓起的屁股,但是在边塞,这些都和风花雪月毫无关系,因为从这里,可以听到从风中传来的战鼓之声,因此而命名。

………… 0

当然,也不排除,上一任老烽子龌龊的心思在内。

当兵三年,即便看到一头母猪也是绝世美女,更何况,是这些常年驻扎在边塞之外的老卒。

随着匈奴大军的长驱直入,风鼓寨还没承受大规模狼骑的冲击袭扰,但鹿鸣驿烽燧驻扎的烽子,都已经感觉到大战来临前夕不同寻常的平静。

那些穿着轻甲,身披羊皮的匈奴游骑,不断的出没于附近侦查地形,昨天,更有十几个匈奴游骑,面对鹿鸣驿突然发起了攻击。

双方相距在一百步内,烽燧内十几个眼力极佳的烽子,都已经可以看清楚狼骑的面孔。

来自于辛胜将军的亲兵,任燧帅司马强挽起狼牙强弓,一箭将为首一骑射落马下。

斥候游骑头目大吃一惊,再也不敢乱闯,连尸体都不收,调转马头就走了。

闯入狼口,进入阴山草原,让匈奴人对这些建造要道山梁上的烽燧,有了一种难以遏制的畏惧。

强弓利剑连环弩,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