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砥柱。

只是这种事强求不得,虽然流民从军之后可以衣食无忧,可毕竟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活计,谁都不傻,好死不如赖活着。

将闾自嘲一笑:“看样子,军伍天下第一的名头,还是有些用处` 〃!”

其实不用想也知道,东胡部族和秦人交往最多,尤其是乌衣惈当东胡王时期,达到了巅峰。反而是都将狼族当成了生死大敌!

胡姬观月入东胡,收拢的大都是强大的部族,而非这些弱小的部落。

所以,在冒顿统帅狼族大军进袭的情况下,这些弱小部族没有死战,而是逃窜于靠近大秦的边界。

而冒顿为了避免大秦出兵,从而形成三方大战,对这些弱小部族视而不见。

而胡姬出兵雁门,屯兵九原外围之后,这十万流民自然想要窜入中原。没有兵灾威胁的陇西陇右,也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!

而李信,也是尝试收编这些流民,但却提及,流民入伍之后与老卒的各种摩擦,甚至有人不堪受辱,愤而杀人,差点闹出哗变。在信上,李信说那些流民只要参与其中,都已处死。

将闾叹息一声,都是从死人堆中活下来的彪悍胡人,但是谁敢在秦军之中主动闹事,自然是从骨子里瞧不起胡人的边卒有过激行为在先,可以说,这些流民的死,是极其冤枉憋屈的。

但将闾的披朱却是同意二字!

老卒欺负胡人新卒,乃是军中管理,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这种陋习无从更改,老卒欺负新卒,要罚,但是流民新卒违例犯禁,则是要杀。流民想要有出头之日,只有一个机会,那就是以后上阵厮杀,赢得老卒的由衷尊重,视为兄弟袍泽,除此之外,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。

而第二封却来自于雁门,两族大战,男人自然是当先战死,但还有一大部分的妇孺,流浪在雁门之外。

按照韩信的意思,是不管他们的死活,但是,李牧却和韩信的意见相左,主掌收容这些妇孺于关内,一是可以继续坚壁清野,二是边卒老卒,光棍居多,可以允许其婚配!从而安定民心。

但这件事却牵扯到了上郡李贽,不管是陇西陇右的流民,还是这群流浪于雁门关之外的妇孺,都需要吃饭,而军粮也只能从上郡调拨。

而李贽的上书却是,明着安抚暗中留心,不答应,托着就是,无需撕破脸皮。

将闾揉了揉太阳穴,苦笑道:“一个雷霆手段,一个慈善心肠,似乎都没错。就当没看见这份东西好了。”
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